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沙漠蝗虫,以及沙漠蝗虫主要迁徙区域分布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沙漠蝗虫或即将卷土重来,影响多大?
- 2、肯尼亚正在击退沙漠蝗虫侵袭,蝗虫的危害有多大?
- 3、沙漠蝗虫怕什么
- 4、沙漠蝗虫能吃吗
- 5、"沙漠蝗虫"危害巨大,如何才能消灭它?
- 6、沙漠蝗是一种什么物种?为何会引起粮食危机?对我国有威胁吗?
沙漠蝗虫或即将卷土重来,影响多大?
在地球上,生物自然灾难可以说相对较少,而2020年以来最受关注的生物灾难就是“沙漠蝗虫”了,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3月30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指出,随着东非“长雨季”(3月到5月)的出现,沙漠蝗虫的繁殖条件可能已经成熟,也就是说沙漠蝗虫或即将卷土重来,美国宇航局(NASA)启动“蝗虫卫星”正在与联合国进行密切合作,希望能够通过卫星来查看沙漠蝗虫的走向。
当然这里的“蝗虫卫星”是一个比喻,卫星主要是通过对土壤水分和植被进行遥感观测,从而研究人员就可以跟踪环境条件如何影响蝗虫的生命周期,并希望在蔓延之前将其停止,也就是控制沙漠蝗虫的蔓延,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观察环境,要想控制沙漠蝗虫还得在“地上”采取措施才行,不要等到跟第1波沙漠蝗虫一样,疯狂蔓延的时候再来控制那就太难了。
沙漠蝗虫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了?
自从2019年12以来,沙漠蝗虫的消息就已经传播出来,对肯尼亚的农田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因为这是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事件。根据科学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至少就有70000公顷的土地受到侵害,同时到了2月的时候,沙漠蝗虫还往东部非洲地区的10个国家蔓延,所以威胁了数百万人的粮食问题。
同时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侵害已达25年之最,而在联合国(UN)警告说即将到来的雨季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也就是这里说的“长雨季”出现,即将可能再次促进沙漠蝗虫的一个蔓延。所以说提前进行控制是最好的,美国宇航局(NASA)启动“蝗虫卫星”正在与联合国进行密切合作,进行实际性的数据这样确实有一定的帮助,不能让沙漠蝗虫“卷土重来”才行了,再这样威胁估计粮食真的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
沙漠蝗虫威胁在哪里?
大家要知道,沙漠蝗虫的“食量”可以说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威胁,一只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一天之内(也就是24小时内)就能消耗2g左右的物质。而对于一只2.5克的蝗虫来说,听起来可能不算多,但是当四千万蝗虫聚集在一起时,它们可以吞噬多达35000人的食物。
所以从这个“食量”就可以看得出来,沙漠蝗虫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大,因为它们主要食用的就有我们的人类粮食作物,那么上面公布出来的威胁百万人的粮食问题也完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沙漠蝗虫现阶段如何进行控制?
对于沙漠蝗虫的控制,科学家们还是建议在“沙漠蝗虫 ”未成年之前进行控制,它们的生命阶段主要分为卵,漏斗和成虫,一旦成虫,它们就可以完全的脱离地面,很慢再消灭它们,因为它们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特别是在强风的情况下,每天可以飞行50至150公里。所以这个是我们人类不能追赶上的一个速度,就算是我们能够追到,但是沙漠蝗虫是活动的,那么还是不好进行清理。
而NASA启动的“蝗虫卫星”主要提供两个参数进行参考,土壤湿度和植被。土壤水分很重要,因为雌性几乎总是在潮湿,温暖,沙质的土壤中产卵。土壤湿润至表面以下5-10厘米是最佳的空间,否则它们不会产卵。
而卵孵化后附近植被的丰度成为重要的参数,因为它为蝗虫的成熟提供了依托并指导了迁徙方式。所以NASA的“蝗虫卫星”还是可以帮助进行控制的。
当然综合情况来看,如今还是有办法去控制它的,只要在它们集体进行成虫迁徙之前,一切都是很好说的。这一波如果发展出来,那威胁可能并不太小,我也会持续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肯尼亚正在击退沙漠蝗虫侵袭,蝗虫的危害有多大?
今年一月至二月,中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曾遭大规模沙漠蝗虫入侵,肯尼亚遭遇的蝗灾更是70年一遇。
蝗虫种类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寿命一般不长。
但是寿命不长不代表没有危害,恰恰相反,蝗虫危害极大,为什么呢?单纯的你以为蝗只是简单取食么?其实并不是,当蝗灾发生的时候啊,有一种蝗虫不仅可以将竹叶全部吃光,使得竹林好像是被火烧了一样,而且它还危害未来几年竹林的生长,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毛竹林就很少出笋,什么是笋?就是竹刚刚长出芽的状态,那也就是说,竹林可能面临着逐渐衰败。这只是冰山一角,最主要的是害得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使竹子无使用价值。
最近从非洲出发的蝗虫叫做“ 沙漠蝗虫”,它们已经在非洲闹腾了数百年的时间,它们各个都好像“饿死鬼”投胎一般,见到农作物就会疯狂的啃食,所以,因为沙漠蝗虫的存在,全球至少有10%的人口因此而饱受饥饿。最可怕的是,沙漠蝗虫的幼虫也是啃食农作物的主力,当它们从卵中孵化之后,就会立刻开始觅食,之后便会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当它们纷纷完成蜕变,变为成虫的时候,它们就会踏上迁徙夺食之旅。
我国防治蝗虫的时间也比较长,对此也比较有经验,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毕竟这个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情,更是全球人民都应该关心的事情。
沙漠蝗虫怕什么
沙漠蝗虫的食性很广泛,移动能力很强,繁殖量比较大,适应性也很强,还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性。同时在历史上,沙漠蝗虫对非洲造成很大的威胁,对农作物会造成很强的破坏力,必须要加强控制才行,那么沙漠蝗虫怕什么?天敌有很多,比如螳螂、鸟类、青蛙、蜥蜴等。如果想要控制沙漠蝗虫,可以选择青蛙或者鸡鸭等去控制,或者也能栽种一些可以引来天敌的植物。不过沙漠蝗虫本身会分泌出一些有毒的物质,食用以后会带来视物模糊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即便是天敌也不喜欢吃。
沙漠蝗虫能吃吗
沙漠蝗虫不可以食用,这种蝗虫的体内带有苯乙腈这种有毒物质,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它就会将毒素释放出来。并且蝗虫死亡后,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叫做氢氰酸的物质,人体摄入这种物质也会出现中毒的症状。
"沙漠蝗虫"危害巨大,如何才能消灭它?
1. 农业防治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虫源和虫卵寄生地。
重发地区通过秋季耕翻产卵适生环境,耕翻深10~20厘米,可以把蝗卵埋到深层,从而使其不能孵化,以压低虫源基数。据观察,秋季耕与不耕虫口密度可降低50 %~63 %。在河坡、沟渠等处大种紫穗槐,改变适生环境,减少产卵量,压低虫源。
2. 物理防治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
3. 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青蛙、蟾蜍、蜘蛛、蚂蚁、鸟类等捕食性天敌,一般发生年均可基本抑制蝗虫的发生。如对笨蝗有一定控制作用的有寄生螨、捕食性天敌大盗虻、野狸,还有多种鸟类,如麻雀、灰喜鹊等。要在查清天敌种类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利用,控制笨蝗危害。保护青蛙、蟾蜍等天敌。
4. 生物防治
使用杀蝗绿僵菌防治时,可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或大型植保器械喷雾。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时,可单独使用或与昆虫蜕皮抑制剂混合进行防治。
5. 化学防治
要根据发生的面积和密度,做好飞机防治与地面机械防治相结合,全面扫残与重点挑治相结合,夏蝗重治与秋蝗扫残相结合。抓住三龄前蝗虫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的特点,突击防治,可及时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沙漠蝗是一种什么物种?为何会引起粮食危机?对我国有威胁吗?
从非洲到南亚,蝗灾肆虐的消息时有报道,各方也在呼吁积极应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印度在2月底时曾表示蝗灾已基本结束。但进入北半球夏天,随着新一代蝗虫群逐渐成熟,蝗灾扩散范围甚至比之前更大。引发这次蝗灾的究竟是什么蝗虫,给当地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又为何难以防治呢?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这次肆虐东非、南亚等地区的蝗虫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沙漠蝗。沙漠蝗一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中东和亚洲西南部这些气候较为温暖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
大多数时候,沙漠蝗种群密度很低,以散居形式存在,这时成虫的身体呈现保护色——草褐色。而当种群密度激增,个体之间的相互刺激会让沙漠蝗转化为群居型:成虫的身体变为亮黄色,接近成熟的若虫为粉色;同时腹部缩小,飞行能力增加,食量也进一步变大。而让沙漠蝗数量开始激增的导火索与气候变化有关。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热带气镟登陆阿拉伯半岛。
反常的丰沛降雨令土壤含水量上升,更加适宜沙漠蝗虫卵孵化;同时植被大量增加,孵化出的若虫有足够的口粮生长。在这样的有利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到上一代的20倍。受当地人口稀少及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沙漠蝗在此自由繁殖了至少三代。
而后蝗群开始迁徙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一批北上向沙特和伊朗南部方向进军,另一批则向西南,一路跨越海峡到达非洲之角。
2019年10月和12月,又有热带气镟登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温暖潮湿的环境令蝗虫大军进一步繁殖壮大,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专家测算,今年2月,非洲的沙漠蝗数量已达到数千亿只。这些蝗虫在当地繁殖,几个月后新一轮蝗灾就又再度暴发。此外,蝗群还随着风向,一路飞行到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甚至从农村扩散到了城市。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每只沙漠蝗每天吃掉的食物非常于其自身体重,而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大约有4000万只蝗虫,也就是说,一个这样的蝗虫群一天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
防治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监测”,追踪蝗虫踪迹,在蝗虫孵化出来、数量快速增长之前尽早控制。1960年各国开始引入蝗虫监测系统之后,全球蝗灾发生频率明显减低。
人类杀灭蝗虫最主要的手段是喷洒有机磷酸类农药。使用这类农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甚至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威胁到人类健康,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这种化学方法仍然是直接杀死蝗虫的主要手段。
蝗虫本身存在天敌,例如粉红椋鸟,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至180只蝗虫。不过,群居的沙漠蝗会发生变异,在体内合成释放苯乙腈,在受到生存压力的时候,苯乙腈会转化为剧毒氢氰酸,让捕食它们的粉红椋鸟等鸟类身体不适。因此,它们的天敌基本上很少主动摄食群居的沙漠蝗虫。此外,群居沙漠蝗飞行能力很强,最高可以飞到上千米高空,每天最多可移动150公里,这也令捕捉它们非常困难。
在无比巨大数量的蝗虫面前,无论是它的天敌还是人类的化学手段,对减少沙漠蝗数量的作用都比较有限。粮农组织上个月曾预测,现在肆虐的蝗虫产卵后又将导致新一代数量更多的蝗虫孵化,这波蝗灾的破坏力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那么,这波沙漠蝗是否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呢?专家认为可能性很小。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沙漠蝗一直没有越过青藏高原这个屏障进入咱们国家,目前情况来讲,沙漠蝗进入我国概率非常非常低。”
我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等沙漠蝗发生区毗邻,不排除少量蝗虫随季风迁入我国的可能,但造成显着危害的几率很小。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防治能力不断提升,药械储备也比较充足,相关部门正密切关注境外蝗灾的动态,严防沙漠蝗侵入我国。
沙漠蝗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沙漠蝗虫主要迁徙区域分布在、沙漠蝗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